行业之星
垣野義昭:看好中国市场 开展广泛国际合作
2011-06-21 00:00  浏览:1245

  4月15日,北京第一机床厂(以下简称“北一”)顺义厂区迎来了一位日本客人——垣野義昭教授。垣野義昭教授是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本精密工学会原副会长,他长期致力于机械加工与机床方向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是日本机械加工领域的元老和技术权威。此外,垣野教授还有一个重要身份,他是MAZAK、OKUMA、MORISEIKI、FANUC等多家日本知名机床制造企业的技术顾问,在日本机械加工及机床行业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联系。

  对于此次邀请垣野教授来北京第一机床厂做技术讲座,北一总工程师刘宇凌表示,“机床行业在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后,我们发现还需要重新回到起点做足基础功课,就是要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有了垣野教授这次北一授课。

  更认同日本机床产业发展模式

  对于机床工具产业的发展模式,曾经习惯有这样一种分法,就是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谈到这个问题,垣野教授显然更认同日本模式,但他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与他是个日本人无关。

  垣野教授认为,德国机床工具行业大发展的源动力是来自于政府的大力扶持,20年前,德国政府在政策上积极发展制造业,这种德国机床工具产业发展模式曾经备受推崇,在德国机床工具产业的发展历程中也确实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从长远发展看,垣野教授认为日本机床工具产业的发展模式更长久,事实上,日本政府并未对机床工具产业有过什么特殊的政策支持,日本最大的优势是功能部件等配套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比如FANUC、NSK等很多世界顶尖的机床配套商都在日本,这种主机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共同发展非常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另外,垣野教授强调,日本机床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日本本土拥有一个非常广泛和对设备要求严格的客户群体,这种接近苛刻的要求直接提升了日本机床产业的发展。

  开展真正意义的产学研

  尽管非常推崇日本机床产业的发展模式,但是垣野教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机床产业的发展也并不完全是我们外界所想象的样子。比如,我们谈到“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产学研结合有时候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产学研作用”这个问题时,垣野教授表示,在日本,很多产学研结合也是形式上的。

  事实上,在垣野教授看来,他的很多科研活动成功并不是因为跟企业联合在一起才取得成效。那么,垣野教授的研究是如何与市场接轨的呢?垣野教授告诉记者,他一直跟机床行业的业内人士保持密切联系,包括生产方面的业内人士,也包括市场方面的业内人士,从而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实际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垣野教授与企业的这种联系方式其实更广泛,研究领域也不仅局限于某一两个企业、一两种产品。

  在记者看来,这其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形式上是流于松散的,但却真正丰富了产学研的意义。

  在基础理论研究环节,中国机床产业是薄弱的,尤其是研究院所改制后,基础理论研究几乎形成真空区,这也阻碍了中国机床行业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对于日本机床产业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垣野教授表示,日本企业同样也是追逐利润的,也没有企业愿意从事单纯的理论研究。这种描述给了记者一种启发,基础理论研究也许只有跟利润挂上钩时,企业才会热衷于从事这项工作。

  没有捷径可以走

  谈起CIMT2011的观展感受,垣野教授表示,很多中国制造的机床产品在外观和规格上已经和日本机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使用上可能有差别,日本机床不用维修也能使用十年。

  对于给中国机床行业的建议,尤其是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瓶颈的功能部件产业,垣野教授的建议特别又简单,他认为这就是个时间的问题。他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台湾机床工具行业的一位人士多年前曾和他抱怨,台湾的功能部件产业发展太落后,但发展到今天,台湾的功能部件产业已经茁壮的成长起来了。第二个例子,垣野教授举的是广州数控系统有限公司,眼下广数的产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二,这种发展的态势是很迅速的。

  概括这两个例子,垣野教授表示,只要是对的方法,落后向先进追赶只是个时间问题。记者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在这里记者也有一个例子,北一机床和日本大隈的合资公司北一大隈2010年业绩突出,产值从2009年的3亿元突飞猛进增长到5亿元。这种业绩的取得实际上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积累的,北一大隈创立的时间是在2002,但直到2009年才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可。一直以来大家都知道机床工具行业是个投资回收期比较漫长的行业,但是很多资本设定的投资回收期基本是3年或者5年,在这些资本看来三五年已经足够漫长了。但实际上,3年或者5年可能是完全不够的。

  记者了解的北一大隈这些年确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做好每个细节。举个例子,北一大隈曾经因为铸件质量问题和铸件厂发生争执,在业内北一的铸造厂是很有名的,铸造厂当时的理由是其他的外资公司可以过关的产品,怎么到北一大隈就不过关了呢?相对于其他机床厂,北一大隈的要求的确很苛刻,当时,为了提高铸件的质量,北一大隈还把铸件检验人员送到日本去培训。

  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是需要时间的。虽然投资回收期长一些,但是北一大隈直接站到了行业的高端,可见走高端路线绝对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绝对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企业耐得住寂寞才行。

  垣野教授的“交给时间来解决”某种程度上已经概括了日本机床产业的精髓。

  垣野教授显然非常看好中国机床工具市场。他认为中国将是日本、德国之后,第三个在这一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国家,以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机床市场最少能维持5年的繁荣。最后,垣野教授表示,在为日本机床产业作贡献的同时,他也很愿意与中国机床工具产业同行们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发表评论
0评